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运行 > 管理条例 > 正文

管理条例< <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以教高〔2007〕1号、2号文件的形式,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质量工程”确定了专业、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教学评估以及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等六个方面建设内容,旨在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贯彻实施“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质量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
     在充分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学校召开了贯彻实施“质量工程”的专题研讨会。经过广泛讨论,细化了“质量工程”的实施方案。学校为贯彻实施“质量工程”,把强化质量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质量工程”实施
      今后,学校在确保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不低于当年学费收入30%的前提下,重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争本科生人均实践经费达到1000元,从根本上改变我校实践教学经费短缺的状况,为学生在学习、训练方面提供相应的条件保证,为院系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
(三)围绕“质量工程”建设内容,加强教学改革研究立项
      根据教育部1号文件、2号文件精神,国家将投入25亿元进行“质量工程”建设。建设的特点是前期由学校、地方先投资建设,优秀项目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也就是说立项准确并最终形成较大受益面的项目才能获得相应的资助。对于我校来说,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今年的教学研究立项要围绕“质量工程”展开。学校将全力支持相关项目,比如组织我校学生在校期间读百本中外世界名著,直接关联教学质量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导师制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等等。各院系要重视国家名师建设及“桂苑名师”评选,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的经费资助,将选取“新、特、优”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同时争取国家经费资助,努力形成华中师范大学特色,争取多出成效并向全国推广。
(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
      以“质量工程”为导向,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构建由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体系。
(1)进一步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我校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方案经过多次调查,反复论证,现在基本成形,有关具体内容还要进一步细化,承担有关课程的院系要积极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2)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学校将实施教师教育“3+1”培养模式,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院系要组织各课程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
(3)筹划建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师范生“三字一话”、微格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测量与评估、教学技能竞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赛事组织、心理辅导等专业技能的培训、测试工作。利用我校的资源和优势,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逐步建设成为中南地区教师资格考试和认证中心。
 (4)聘请重点中学特级教师作为我校兼职教师。学校将对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构成进行调整,办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一部分优秀的中学教师到我校兼职、指导、开展讲座等。
(五)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是“质量工程”六大建设内容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将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力度。
(1)进一步加强实习(训)基地特别是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近年来,我校师范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是有成效的,学生实习也是是有保障的,但非师范专业的实习设施投入力度还不够,学校争取在两年内使每个非师范专业拥有2—3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2)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并制定出相应实施办法。其基本做法是:要求学生必须同时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规定的各类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该方法所涉及的素质拓展学分,主要是指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专业课程之外的内容,涵盖了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及国防教育等六个方面,包括20个必修和10个选修学分。
(3)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实验教学已经形成较完备的体系,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高层次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明显不足。要发挥高水平实验教学的示范作用,如物理学院的“四级物理”实验,化学学院的“综合设计”实验作为高层次的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倡,学校也将在政策制度上提供保障。
(4)精心组织好大型重要赛事,充分体现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争取取得更好成绩。
(六)狠抓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严格质量管理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要体现这种质量标准,就必须在核心指标上有较高的显示度。
(1)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次性通过率。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位挂钩。
(2)教学研究项目、精品课程、优质教材立项结项数及教学成果奖获得数、名师数。学校将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力度。
(3)考研率。这一标准现存于对各院系年度工作考核的标准之中,学校将在这方面继续加大管理力度。
(4)国家级、省部级大奖的获奖数。学校将在国家级重大赛事上加大投入,鼓励进行团队建设,精心组织一批由有责任心、敬业的高水平教师组成的攻关团队,也将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把在国家级大赛中的投入与产出结合起来。
(5)教学团队建设。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以品牌专业为依托的10支左右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材立项与评奖、国家级名师评选中获取优势地位。
(6)大学生毕业论文与大学生科研。保证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在湖北省大学生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数量居前,并进一步提高质量。
三、围绕“质量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从“质量工程”建设内容可以看出,“质量工程”选择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希望通过全国性的改革措施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积极参与,带动教学工作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围绕“质量工程”建设内容,结合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办学特色以及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全面贯彻执行“质量工程”精神的基础上,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建设项目,从而推动我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较大幅度提升。
(一)品牌专业建设(主要责任人:李克武)
     目前,我校共有8个校级在建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10个省级在建品牌专业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化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生物科学。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工作安排,今年将进行品牌专业合格验收,我校先期在建的省级品牌争取有若干提前通过验收评估。
(二)特色专业建设(主要责任人:李克武)
     学校将启动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工作,借鉴品牌专业建设经验,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先期选择并重点建设8-10个特色专业点,每个特色专业投入8—10万元,这些专业将覆盖包括教师教育类专业和音、体、美等专业。出台《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重点投入,培育出3-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主要责任人:李克武)
     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构建成“规范课程、主干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并成功探索出“规范建设课程→校级主干课程→省级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路径,取得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我校共立项建设136门主干课程、29门校级精品课程 、23门省级优质课程、24门级省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力争再有10门左右课程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序列。
(四)万种新教材建设(主要责任人:李克武)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在资助58部已被批准立项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校级立项建设教材和校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教材等形式,支持学科建设基础好、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教师编写教材,扶持特色专业、新专业教材,加强各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跨学科课程教材建设和双语教材建设。争取30种左右教材进入“质量工程”万种新教材建设序列。
(五)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试验区试点(主要责任人:刘建清)
      近年来,我校通过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本科生导师制、资助大学生科研立项等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试验,鼓励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我校争取在教育部15000个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试验区试点中,占有一定份额。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主要责任人:王坤庆、刘建清)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逐渐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我校一直努力尝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探索我校培养高水平本科人才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目前,我们认同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构建由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体系。简要来讲,这个体系就是由“3+1”、 “4+2”两种培养模式构成。根据“质量工程”的基本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将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作,将我校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向新的高度。
     针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学校将推行“博雅计划”。初步设想是学生在大二时,择优选拔少量优秀学生,进入人才培养特区,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商定课程学习方案,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方法,将我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向新的高度,并争取“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七)教学团队建设(主要责任人:王坤庆、李克武)
     我校将以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为依托,打造10支左右由老中青结合、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校级教学团队,并争取最终进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行列。
(八)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与表彰(主要责任人:王坤庆、李克武)
     学校将以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评选为平台,在已有2名国家名师,3名省级名师的基础上,继续培育若干省级、国家级名师。
(九)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要责任人:曹慧东)
     学校将在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上加大力度。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实验教学,尤其是加大高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争取达到80%以上;二是加强实习(训)基地建设,特别是非师范专业基地建设,争取每个非师范专业拥有2—3个稳定的基地;三是精心组织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各类竞赛活动,争取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的提升。
(十)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责任人:曹慧东)
      学校将整合现有的质量监控体系,如在加强校级督导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建立院系二级督导,强化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在完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的基础上,重视同行专家评价;通过推广研究性教与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按学分收费制度,督促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学习上;坚持和完善教学工作各单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每两年一次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重视专业评估,将教学质量监控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